大灣區跨境醫療保險市場與跨境醫療解決方案分析
- EverBright Actuarial
- 9月4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已更新:10月8日
根據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(PolyU CPCE)及GUM發布的《香港員工醫療保險指數》,2025年香港醫療通脹預計達9.8%,推動2021年至2024年間團體醫療保險保費激增55%。
54萬名居住在廣東的香港居民中有20-30%在大灣區(GBA)尋求醫療服務,跨境醫療保險成為成本效益高的解決方案。永明精算諮詢有限公司探索大灣區醫療整合、創新保險產品和數位化如何改變價格實惠、高質量醫療的存取,結合數據、現實案例和全球洞察。
大灣區跨境醫療的興起
香港居民通過以下方式存取大灣區跨境醫療保險:
職工基本醫療保險:在大陸就業人士的強制性保險,涵蓋門診和住院服務,由僱主和員工共同繳費。
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:為未就業居民提供成本較低、覆蓋有限的保險。
商業醫療保險:日益流行,特別是如橫琴每月500人民幣藥物補貼的措施,降低高達30%的成本。
根據保險業監管局報告,2023年跨境醫療理賠增長15-20%,受門診服務(如牙科護理,110-330港元對比香港的500-1,500港元)和慢性病治療的推動。
年份 | 跨境理賠(港元,估計) | 理賠增長(%) | 主要理賠類型 | 直接結算機構 |
2021 | 5億 | 5 | 牙科、健康檢查 | 2 |
2022 | 8億 | 60 | 牙科、白內障手術 | 4 |
2023 | 12-15億 | 15-20 | 牙科、慢性病、手術 | 7 |
2024* | 15-20億 | 15-20 | 門診、住院 | 10 |
2025* | 20-25億 | 10-15 | 心理健康、慢性病 | 12-15 |
*預測。 |
跨境醫療保險產品
香港保險公司正通過定制產品引領大灣區整合:
友邦「大灣區CarePass」(2023年4月):提供至80歲的門診和住院覆蓋,包括線上諮詢,貢獻2023年新業務銷售的20%。
安盛優選醫療網絡: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(HKU-SZH)合作,2023年保費增長15%,提供直接結算。
保誠與深圳聯合家庭醫療合作(2024年):提供高端直接支付服務,2024年使用率增長10%。
富衛「GBAssure門診計劃」(2025年5月):涵蓋諮詢和中醫,無需健康承保。
富衛「NobleCare尊尚醫療計劃」(2025年5月):為高淨值客戶提供每年3,000萬港元的覆蓋,可續保至101歲。
2023年大陸訪客保費激增至590億港元(佔香港總額30%),第一季度同比增長28倍(標普全球)。香港保險市場2024年價值761.5億港元,預計2025年達803.8億港元,2032年達1,270.2億港元,跨境產品是關鍵驅動因素。
現實案例與全球洞察
全球跨境醫療模式提供寶貴經驗。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醫院合作降低25%成本,啟發與深圳醫療合作。美國40%的僱主使用跨州遠程醫療,降低15%門診成本,適用於香港102%的門診需求激增(2021-2024)。

地區 | 策略 | 採用率 | 影響 | 對香港的啟示 |
新加坡 | 與馬來西亞醫院合作 | 55%(永明,2023) | 降低25%成本 | 與大灣區三級甲等醫院(如HKU-SZH)合作,降低20-50%成本 |
美國 | 跨州遠程醫療計劃 | 40%(德勤,2024) | 降低15%門診成本 | 擴展遠程醫療(如富衛的6次免費諮詢)應對102%門診需求激增 |
英國 | 與海外供應商直接結算 | 40%(Mercer,2023) | 節省8%保費 | 增加直接結算(2024年10家增至2025年15家)減少自費成本 |
加拿大 | 跨省醫療計劃 | 35%(瑞士再保險,2024) | 降低10%理賠 | 採用標準化理賠協議降低大灣區醫療處理時間20% |
澳洲 | 與低成本供應商整合健康計劃 | 45%(永明,2024) | 降低9%理賠 | 整合大灣區健康計劃(如篩查)降低62%住院理賠 |
歐洲 | 遠程醫療整合 | 50%(WTW,2025) | 降低10%專科成本 | 使用遠程醫療應對2023年每員工3.5次門診理賠 |
阿聯酋 | 保險公司-醫院合作 | 60%(德勤,2024) | 節省7%保費 | 與大灣區醫院談判折扣,抵消2024年12.5%保費增長 |
亞太(全球) | 人工智能驅動理賠分析 | 60%(麥肯錫,2024) | 節省7-10%成本 | 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優化2025年預計20-25億港元大灣區理賠 |
數字化增強服務
數位化正在革新跨境保險。2023年,58%的客戶偏好線上保單管理,宏利75%的理賠數字化處理降低10%成本。遠程醫療服務,如富衛「GBAssure」提供六次免費線上諮詢,減少旅行需求。
友邦和安盛提供的第二醫療意見增強對大陸醫療的信任,2024年30%的理賠線上處理。調查顯示,因香港保險的先進醫療水平,65%的大灣區居民優先考慮通過線上手段取得線上醫療資源。
挑戰與機遇
挑戰包括複雜的理賠流程,部分居民因直接結算有限(2024年10家機構,2025年預計達15家)面臨自費支付。醫療實踐的文化差異和電子醫療記錄的數據隱私問題持續存在。加拿大的跨省協議(降低20%理賠處理時間)和新加坡的標準化系統為香港提供簡化運營和建立信任的模式。
與永明合作實現跨境解決方案
應對香港醫療通脹和大灣區機遇需要專業知識。永明精算諮詢有限公司憑藉精算諮詢和持牌經紀服務,利用大灣區75家三級甲等醫院,設計定制化跨境醫療保險計劃。
自2014年以來,我們賦能企業打造具競爭力的福利方案。請通過電郵info@ebactuary.com或我們的線上表格聯繫我們,探索永明如何轉型您的保險策略,在大灣區動態醫療環境中實現價值。
留言